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稳定。随着土地污染状况加剧,粮食重金属超标问题日益显现。人大代表呼吁重金属污染防治纳入官员综合考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呼吁,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降低赔偿的实施条件、提高惩罚性赔偿的数额,同时将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官员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责任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而湖南代表团则首次以全团名义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支持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实施产业升级企业整体绿色外迁的建议》。
委员代表们还对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提出许多积极建议。据南方日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温香彩说,可建立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全国和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工作,掌握土壤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说清潜在风险。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认为,应尽快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机制,做到“控制增量、消化存量、标本兼治”。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呼吁要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环保资金需求压力急剧扩大,超出了国家现有的投入能力。环保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环保工作开展的瓶颈,在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委员为筹措环保资金出谋划策。人民网报道说,2011年3月国务院己正式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目前治理污染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很大,湖南省拟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为主题,申请发行专项债券。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今年上交提案,请求支持湖南省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并拟发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潘碧灵表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涉及927个项目,估算总投资595亿元,时间紧、任务重,地方财政压力很大。”他建议,适当降低发行门槛,允许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专项债券规模超过净资产40%的上限,放宽发行主体三年连续盈利的要求;创新债券发行方式,以滚动方式在湘江流域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地发行,缓解各地市治污资金压力;简化审批环节,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是重大环保项目,建议参照保障性住房项目发行债券享受绿色通道的做法,简化审批环节,加快审批进度。
3月4日电 2013年伊始,雾霾、沙尘、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与“美丽中国”的图景不禁形成巨大反差。中国已经进入“两会时间”,“美丽”愿景如何起步,值得期待。继去年“PM2.5”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空气质量、水安全等环境保护问题势必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雾霾热”延续至两会 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两会期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环保问题建言献策,他们呼吁加快环境立法,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力争用10-20年基本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
作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等各民主党派近年来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关注并深入调研。今年两会上,多个民主党派都将通过提案形式共策“治霾经”,为打一场“呼吸保卫战”出谋划策。
根据公开的报道统计,在全国31个省份的两会期间,共有24个省份的两会代表提及空气质量问题。这其中,北京、江苏、山东、河北四个省均把雾霾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日前有分析称,“雾霾热”肯定会延续至全国“两会”,“治霾”很有可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号提案。
目前地下水正面临着多种污染源的渗透,形势已非常严峻,引发公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接连不断的地下水污染事件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损害,也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向水污染宣战,刻不容缓。
针对防治地下水污染问题,来自山东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李雪芹表示,应从源头上控制排污,绝不能做祸害子孙后代的事。
农工党中央经过调研发现,今年雾霾污染期间,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病率比往年同期明显上升。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将继续对全国PM 2 .5治理出谋划策。作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他去年提出不能“一国两气”,建议全国监测PM 2.5;
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王执礼更是直言称,政府应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帮助百姓“把口罩摘下来”。
环保问题引发高层关注 “美丽中国”将再度起步
值得关注的是,1月24日至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时表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今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谈及雾霾治理时指出“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他强调,“我们的生产、建设、消费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落后的生产能力要坚决淘汰,过度的消费方式要坚决摈弃。”治污之路虽难立竿见影,但是环境保护却已刻不容缓。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被多次问及同一个问题——如何冲出“霾伏”?他指出,雾霾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但困局有解。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北京市长王安顺表示,将市民健康放首位,重点降低PM2.5。他指出,始终将市民的身体健康放在*位,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不懈地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北京城市建设。
两会之后,“美丽中国”将再度起步。